张文宏解读新冠热点:奥密克戎毒性如何?要打第四针吗?
〖壹〗 、可能导致人们二次感染新冠的风险增加:与此前其他“需要关注”的变异毒株相比 ,奥密克戎可能会增加人们二次感染新冠的风险。 新冠疫苗第四针言之过早 针对新冠疫苗是否需要打第四针的问题,张文宏表示,近来的研究显示,新冠疫苗在降低重症和死亡率方面效果显著 ,尤其是第三针疫苗可以使抗体水平升高几十倍 。
〖贰〗、奥密克戎重症化下降,但毒性不可忽略 针对当前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,张文宏表示其重症化趋势在下降 ,但毒性仍然不可忽略。他的团队对奥密克戎和德尔塔病毒进行了大范围的比较研究,发现奥密克戎造成的发烧程度并不比德尔塔弱。
〖叁〗、如果抗体滴度仍然很高,对抗病毒显效 ,则可以暂缓接种。反之,则需要考虑进行第四针强化接种 。第四针疫苗是否需要更新换代 病毒变异:疫苗是针对病毒而研发的,而病毒在不断突变。近来流行的奥密克戎BA.2型变异毒株与最初的新冠病毒已经存在显著差异。
〖肆〗、在全球多国内疫情形势迅速反弹时 ,国内的疫情形势也不容乐观 。3月以来的这轮疫情,各地累计报告的阳性感染者,已经超过18000例 ,涉及28个省份。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直播连线专家,谈到第四针疫苗接种问题时表示,以色列和新加坡都在布局第四针的打法,后续将考虑接种第四针疫苗。
〖伍〗 、核心观点明确:张文宏提出的“95%的人可能不需要去医院 ”这一观点 ,是基于当前奥密克戎毒株毒性大幅下降、大部分感染者为无症状或轻症患者的现实情况 。这一判断与多地实际感染数据相符,具有科学依据。政策转向的背景:新十条出台后,防疫政策发生剧烈转向 ,从高强度清零策略转变为逐步放开。
钟南山就新变异株奥密克戎发声,具体都说了什么?
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:传播性强:钟南山院士指出,全国范围第二波奥密克戎疫情的特点是传播性强,这要求我们在防控策略上做出相应调整 。后遗症风险显著降低:与德尔塔毒株相比 ,奥密克戎毒株引发的新冠后遗症风险显著降低。特别是对于无症状感染者,他们基本不会出现新冠后遗症。这一发现有助于减轻公众对新冠疫情的恐惧和焦虑 。
总结钟南山谈奥密克戎变异株,主要说了三点:首先是坚持落实动态清零。其次 ,是“加强针疫苗”对防控病毒有显著效果,应对奥密克戎毒株的方法是要做好以预防为主,尽可能地实现全民接种疫苗。
奥密克戎不应再被称为肺炎钟南山院士指出 ,根据相关数据分析,奥密克戎新冠病毒感染后,99%的患者都不是重症,近来重症率不到1% ,病死率更是低于0.1%。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,奥密克戎的致病力已经明显下降,因此不应再将其称为肺炎 。
钟南山表示一定要严防非洲那边过来的人 ,因为那边很有可能会带有这种病毒。奥密克戎的危害性昆山对奥密克戎这种变种病毒进行了基因检测,发现这种病毒它是具有更多的突变,相比于原来的德尔塔病毒更加的凶猛一些。钟南山认为奥秘克荣这种变异病毒很有可能会有更高的传染性 ,所以说大家应该要加以防范 。
钟南山院士官方回复近来新冠病毒要点解读:奥密克戎感染情况 奥密克戎感染并不可怕,99%的患者可以在7-10天内完全恢复。这一数据表明,尽管新冠病毒仍在传播 ,但其致病性已大大减弱,大多数感染者能够迅速康复,无需过度担心后遗症情况。
病毒变异与感染部位:钟南山院士强调 ,经过不断变异,新冠奥密克戎的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,与早期的病毒株相比,其致病性已经大大降低 。这一变化使得奥密克戎的感染更接近于一种呼吸道疾病 ,而非早期的全身性疾病。
首例变异病毒株BA.5输入上海,这种变异毒株有什么特点?
这种病毒的特点是传播能力非常强,传播速度也非常快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因为新冠病毒本身就不稳定 ,所以新冠病毒会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各种变异,奥密克戎BA.5分支正是新冠病毒的变异毒株的一种 。
免疫逃逸能力强:这些新毒株还表现出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,即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们更有可能再次感染这些新的毒株。这一特点进一步加剧了疫情防控的复杂性。BA.4/5变异株对国内疫情防控的影响 防疫压力增加:如果BA.4和BA.5变异株成为国内的主流毒株 ,我们的防疫压力将陡然增加 。
杀死人类就无法继续在传播了,所以说能够传播越快的病毒,一般的致病性都是比较低的 ,所以说奥密克戎变异毒株BA5型的致病性也是明显减弱,这是一种有理可循的依据,这种病毒的特点也是非常的多的 ,这种病毒相对于之前的奥密克戎,重症状概率还是有所提升的,因为这种病毒的感染部位是有所不同的。
引言:近来新冠疫情又出现了新的变异毒株,就是奥密克戎的变异体BA5 ,这种毒株相较于之前的奥密克戎而言,传播性广,而且对于一些患者的伤害性也是更大的。不同于一些宿主病毒的进化 ,宿主病毒进化通常都是往传播性广、伤害性低的的方向一进化,而这种病毒进化的过程中,同时又提高了一定的重症率。
钟南山:奥密克戎不可怕,99%可在7-10天内完全恢复
钟南山表示 ,奥密克戎感染不可怕,99%可在7-10天内完全恢复 。在12月9日上午8时举行的“中国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-2022”视频会议中,钟南山院士做了题为《新冠奥密可戎(Omicron)疫情动态及应对》的报告。在报告中 ,钟南山院士针对当前的新冠疫情形势,特别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和应对策略,给出了专业且深入的解读。
钟南山表示 ,对于奥密克戎病毒,99%的病例在7-10天内可以完全恢复 。医疗监控的重要性在于提前发现并及时治疗可能的重症病例,而非对所有人进行全面监控。在面对1000人时,若不采取任何措施 ,可能有10人会因未得到治疗而死亡。而对这10人进行治疗,可以拯救其中9人 。
奥密克戎感染情况 奥密克戎(BA.4/5,BF.7)感染并不可怕 ,根据钟南山院士的表述,绝大多数感染者可以在7—10天内完全恢复。这一观点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新冠感染恢复时间的明确预期。
钟南山院士官方回复近来新冠病毒要点解读:奥密克戎感染情况 奥密克戎感染并不可怕,99%的患者可以在7-10天内完全恢复 。这一数据表明 ,尽管新冠病毒仍在传播,但其致病性已大大减弱,大多数感染者能够迅速康复 ,无需过度担心后遗症情况。
专家:奥密克戎风热之性尤为突出,中药治疗可缩短发热期
中药治疗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可缩短发热期 新冠病毒经过三年的变异,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,其病因导致疾病的毒害性在减弱 ,而传染性在增强。与原始株相比,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风热之性显得尤为突出,其核心病理变化与过去诊断的感冒和流感是一致的 。针对这一特点,中药治疗展现出了显著的效果 ,特别是在缩短发热期方面。
预防与治疗奥密克戎,中药具有以下优势:显著的治疗效果:中医药在奥密克戎的治疗中作用显著,尤其是基于前期经验 ,在境外治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,症状改善明显。连花清瘟在改善发热 、咽痛、咳嗽等症状方面效果显著,国外许多患者通过服用连花清瘟得以痊愈。
张伯礼称中药对治疗奥密克戎有效1月11日 ,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出席天津疫情防控发布会时表示,中药治疗对奥密克戎有效,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。张伯礼说 ,基于前期治疗经验,中药对发热、咳嗽 、咽痛等症状改善明显,转阴时间比较快 ,复阳的比较少,转重的比较少。
引言:当天津出现了奥密克戎病毒之后,引起了多方的关注。后来有一位院士表示说针对这个病毒可以使用中医药的疗法,那在这个过程中 ,中药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呢?中药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针对这一次的疫情,很多人都表示非常的担心,因为它的传播性太强了 。
警惕!国内首次发现!
国内首次发现奥密克戎BA.3进化分支 4月25日 ,山东烟台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,烟台市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现了新的情况。以下是关于此次疫情的关键信息:新增感染者情况:4月24日0时至24时,烟台市新增感染者36例 ,其中确诊病例2例(均为普通型),无症状感染者34例。所有感染者均已转运至定点医院接受治疗或隔离观察 。
这两处古船遗址位于海南本岛与西沙群岛北礁之间的南海西北陆坡。遗址的深度达到了1500米,是我国首次在千米级海底发现的大型古代沉船遗迹。考古进展与技术手段:自2022年10月首次发现后 ,国家文物局联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、中国南海博物馆进行了深入的考古调查 。
关于国内首次发现同时感染Omicron新亚型毒株BA.48和BF.14的本土病例,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。然而,需要明确的是 ,这一病例是极为罕见的个案,并不代表疫情将再度爆发或引发更严重的社会危机和经济危机。
中国首次发现9亿年前的史前巨鲨「瓣齿鲨」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科学发现 。以下是对此发现的几点看法:填补了国内古生物研究的空白:瓣齿鲨作为一种原始的鲨鱼品种,在中国此前从未被发现过。此次在山西阳泉的发现,填补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 ,为古生物学家提供了宝贵的化石材料。
疾病概述:“蜱虫病”即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,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。该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,但已确认存在人际间传播的情况 。人传人案例: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首次确认国内出现“蜱虫病 ”人际间传播。
首次发现:8月9日 ,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,重庆市疾控中心已经完成本次疫情中合川区样本的基因测序,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(BA.3进化分支)。同时 ,8月5日海南省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也通报,引起海南三亚“08·01”疫情的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A.3,为国内首次报道 。